小黃來靠北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[好文]印度被英國征服的過程

向下

[好文]印度被英國征服的過程 Empty [好文]印度被英國征服的過程

發表 由 小黃來靠北 周日 7月 12, 2020 3:07 pm

#印度被英國征服的過程

文:#大z的筆

我們知道,印度歷史上,被一撥一撥的外來者侵略過,他們主要造成了社會頂層的變化,對普通百姓來說,就是上面換人了而已,自己該怎麼過還怎麼過。可是英國不一樣,他們的殖民,是對印度整個社會,上到王公、下至村莊的徹底蕩滌。

這篇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講述:首先咱們一起看看被殖民之前的印度本身是什麼樣子。然後,看看英國是如何趁虛而入,玩弄陰險手段,挑動印度內鬥坐收漁翁之利;在這個過程中,印度有賣國求榮的封建上層,也有頑強抗敵的民族英雄。

一、英國殖民之前的印度是什麼樣子

傳統的印度社會,被一些浪漫詩人描述成鄉村田園詩般的生活場景,有點雞犬之聲相聞,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。家庭和種姓維繫著一個個村莊。村莊基本都能自給自足,的確沒什麼與外界交流的需要。但是也絕不浪漫詩意,因為他們缺乏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。中央弱,則地方強,地頭蛇們對村民敲詐勒索。總的來說,是一個地方豪強林立,難以大一統的局面。

(一)莫臥兒治下,印度也曾走向強大

英國人到來之前,印度處於最後一個封建王朝,莫臥兒帝國。莫臥兒是蒙古一詞的音變,帝國創建者巴布爾的父親是帖木兒的四世孫,母親是成吉思汗的十三代後裔。莫臥兒帝國第三代君主阿克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傑出君主,經他改革後的印度,進入繁榮階段。16世紀下半期,經濟大幅增長,農業技術水平毫不遜色於歐洲,還向周邊國家出口大米、蔗糖等農產品。印度的棉紡織品在歐洲也有廣闊銷路,以至於吸引了歐洲列強的目光。

(二)英國最初野心遭受打擊,暗中等待機會

17世紀初,荷蘭、英國、法國的東印度公司們都來了。英國在孟加拉建立了第一批商館,還在一塊土地上建了威廉堡,後發展成為加爾各答市——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。貿易取得初步成果後,英國人就開始定下一個小目標了,想把孟加拉建成第一個殖民據點,大搞特權,方便掠奪。

這個野心很快被莫臥兒帝國撲滅,最後一任莫臥兒君主奧朗澤布下令對英國商館全面攻擊,英國人意識到低估了莫臥兒實力。於是轉頭卑躬屈膝求和,又是賠款給印度,又是保證以後不再有非分之想,才得以繼續留在此地做生意。但他們仍然繼續暗戳戳地聯絡地方勢力,和一些商人勾結,在一些薄弱的環節下手,靜靜地等待著一個時機。

(三)機會來了,印度爆發內亂

17世紀後半期,隨著商業的發展,大量金銀的流入,極大地刺激了封建主的貪慾。統治階層紛紛大搞奢靡,國庫財富揮霍殆盡,於是開始加大徵稅,激發人民不滿。地方封建主也想方設法開闢財源,一面壓榨百姓,一面拒絕納貢。莫臥兒最後一任君主奧朗澤布上台後,面地方封建主的反叛,興兵討伐,令窘迫的中央財政雪上加霜。

此時,奧朗澤布出現了認識上的嚴重錯誤。他認為是印度教的腐蝕導致了國家的困境,不能指望印度教的效忠,唯一可信賴的是穆斯林。基於此,他打出了維護伊斯蘭正統的旗號,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實行各種差別政策,例如對印度教徒徵收人頭稅,卻廢除伊斯蘭封建主的欠債等等,大搞神權政治。這很快激起了各地反抗,起義接二連三爆發。各地擁兵自重,莫臥兒帝國幾代君主艱辛締造的統一,在18世紀上半期,又重新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。

1707年,奧朗澤布去世,藩國恢復獨立,軍閥和省督們坐地稱王,中央剩下一個空殼,印度形成割據局面。那些蹲在暗處的惡狼,嗅到腥味,也趁機撲了上來。

二、英國征服印度

對印度的征服,並非一開始就是英國政府的行為,而是由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完成的。征服分為三個階段,從東部沿海孟加拉開始,首戰告捷,至在中部和南部內陸遇到頑強抵抗,到最後西北方旁遮普人民悲壯血肉築起的長城,終被印度人自己從內部瓦解,英國征服印度最終完成。

(一)利益收買,孟加拉得來太容易

孟加拉當時是印度最富庶的地區之一,英國人一直覬覦此地。當年也是因為想得到這塊地方,而被莫臥兒帝國痛扁一頓,又是保證又是賠款。這令他們至今仍心有餘悸,擔心單靠軍事進攻並無把握,而施展政治陰謀卻有廣闊餘地。

這裡額外補充一句,和平年代生活久了,很多人習慣本能地抗拒陰謀論,但其實,西方殖民主義者搞政治陰謀,是由來已久爐火純青的技能。

這次英國人拉攏了兩個大人物:取得了孟加拉最大金融家賈格特‧塞特的支持,又用他的錢收買了孟加拉將軍米爾‧賈法爾。兩軍對陣的當天,英國統領還有點忐忑不安,沒想到被收買的將軍果然十分配合,剛一接觸就下令收兵,印度方面變成大潰逃,英國人不戰而勝。

被收買的兩位大人物也沒啥好下場:賈法爾將軍被扶植為傀儡,負責代替英國人統治孟加拉,不久之後就被趕下台。塞特金融家幫了英國人的大忙,然而英國人佔領孟加拉後,卸磨殺驢,在金融領域排擠印度人,最終把他逼破產了。

英國人吹噓自己的勝利,但也不得不承認,這場勝利來自密室的卑鄙手段。《東孟加拉縣誌》寫道,是金融家的盧比幫助英國征服了孟加拉。

孟加拉的丟失,打開了印度悲慘命運的大門。

(二)唇亡齒寒,英國挑動印度王公打王公

看到東部管區在孟加拉嘗到甜頭後,東印度公司的南部管區也坐不住了。他們首先面對的對手是南部王國邁索爾。

初次交鋒後,邁索爾首領海德爾‧阿里認識到英國人的野心和危險性,他對著《古蘭經》發誓要趕走英國人。在阿里的努力下,1780年,印度中部和南部三國——邁索爾、海得拉巴、馬特拉聯盟——建立了抗英聯盟。

三國聯盟令英國人真正感到害怕,他們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摧毀之。三國聯盟中,發起國邁索爾反英最堅決,英國人就對另外兩國施展拉攏手段。他們採取的措施是施以適當的小恩小惠,把一些佔領的土地歸還給這兩國,輕易就使他們退出了聯盟。

只剩下邁索爾還不肯就範。1782年首領阿里去世,其子提普蘇丹繼位,繼續領導抗英鬥爭。這位提普蘇丹是一個有作為、意志堅定的政治家和軍事家,有「邁索爾虎」之稱。為了對付他,英國人繼續拉攏前面那鼠目寸光的兩國,海得拉巴和馬特拉聯盟,讓他們參與作戰,一起瓜分邁索爾領土。

兩國愚蠢的王公居然就答應了。於是,英國人攛掇著印度王公之間互毆,迫使寡不敵眾的邁索爾割讓了一半領土。提普蘇丹痛心疾首地對馬特拉聯盟軍統帥說:「你真正的敵人是英國人,而不是我啊,你必須提防他們!」可是利慾熏心、毫無政治頭腦的蠢王公們,又哪裡聽得進去。

提普蘇丹並未放棄,他勵精圖治,擴充軍隊,革新內政,韜光養晦。獲得人民擁護的好首領,總是要得罪一部分權貴,這些心懷不滿的封建主階層,就成了英國人下一個收買的對象。1799年,英國人還是拉上那愚蠢的兩國,對邁索爾發起了最後一次戰爭。此時的邁索爾,領土只剩原來的一半,還三面受敵,形勢極為險峻。但全國軍民在提普蘇丹的帶領下,誓死戰鬥,頑強抵抗。

讀到這段歷史,不免感嘆,如果印度也有一個關中盆地,可以據險以守,在裡面養精蓄銳,待時機成熟再出函谷關收復天下,英國人也許就沒機會殖民印度了。所以,地緣條件真的是歷史進程中具有決定因素的一環。

英國人拉著那麼多傀儡,單從軍事上還是沒有完全勝算,又想著搞陰謀。他們收買了邁索爾內部那些心懷不滿的封建主,使邁索爾高層出現了一個內奸集團。這個內奸集團專門隱瞞軍情、提供假情報、故意違抗軍令,從內部大搞破壞。結果被英軍用大炮轟開城牆,提普蘇丹指揮軍隊與敵人肉搏時,內奸們居然斷了他的退路,自行在塔樓掛起白旗向英軍投降。提普蘇丹戰死沙場,邁索爾最終淪陷。

邁索爾的倒下,使英國人實現了對德干地區南印度的征服。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當時跟著英國人一起對付同胞的馬特拉聯盟了。又一次挑動內鬥之後,馬特拉聯盟也於1818年瓦解了。如果他們能早點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,又何至於被個個擊破,落到如此田地。

邁索爾和馬特拉聯盟尚存時,其他王公都還在觀望。他們被征服後,其他王公自知無力抗衡,於是紛紛與英國人訂約,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附庸國。

到1843年,在印度還保持獨立的,只剩下印度河流域的五河之地旁遮普了。

(三)旁遮普悲歌,上層與英勾結,瓦解人民血肉長城

19世紀20年代,旁遮普是由強大的首領蘭吉特‧辛格領導的錫克教國家。錫克教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相互接近,友好相處,反對宗教歧視。錫克教強調師尊,錫克的意思就是「弟子」。後來,錫克教逐漸發展成武裝集團,每個錫克教徒的名字上被要求加上「辛格」一詞,意為「獅子」。

蘭吉特‧辛格去世後,大封建主爭權奪利,拉幫結派,置國家利益於不顧。這時,一個政治上的特殊現象出現了:錫克軍隊的下級軍官出於愛國熱情,組成「軍人委員會」,來監督中央權力。這個下層軍官組織,代表了下層人民的利益,受到極大擁護,從而能夠威懾和制約上層統治集團,也算是一件奇事。

可惜他們未能及時發動武裝起義,以掌握政權,對統治集團僅僅只做「監督」,行政領導權、軍事指揮權一概未能掌握,就可想而知會有什麼後果了。

1845年底,英國對旁遮普展開了進攻。他們非常清楚旁遮普內部的矛盾,於是毫不猶豫地收買了不少宮廷權貴和軍隊上級指揮官。這真是一場悲壯的戰鬥:錫克軍隊的下級軍官帶著士兵們猛烈衝鋒,頑強戰鬥,而手握指揮權的軍隊總司令卻和首相一道,把士兵往火坑裡推,在處於優勢時下令撤退,在自己過河之後下令拆橋,不讓士兵過河。錫克士兵依然英勇奮戰,儘管大批人墜河,仍寧死不屈。其精神令英國人都驚嘆不已。

最終,賣國求榮的封建貴族親自瓦解了自己的人民用血肉築起的長城,幫助英國人完成了對印度的全面征服。

英國東印度公司共用了92年的時間,才最終征服印度。期間,也主要不是消耗自己的力量,而是採用政治陰謀,挑動印度內部的各種鬥爭:王公之間的、上下階層之間的,還有純粹為了利益出賣國家的。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一個分裂的印度,不利於民族迅速結成統一戰線;另一方面,也是因為印度的文化缺乏抵禦外侮的觀念。

中國幾千年被外族侵略的過程,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情感和內部凝聚力不斷深化的過程。「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勿忘告乃翁。」「靖康恥,猶未雪。臣子恨,何時滅。」「苟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。」……太多這樣的璀璨的民族精神激勵著我們。

印度被外族侵略歷史上,這麼多的賣國賊,也沒見誰被拿出來讓眾人唾罵,在我們這裡,敢做秦檜、汪精衛,定叫世世代代唾棄萬年。

讀印度歷史,也供我們借鑑。你我炎黃子孫,當在祖國危難之時,一心團結,所有以個人利益出賣國家的人,都應當被人民堅決打擊,徹底清除。
[好文]印度被英國征服的過程 10780010


小黃來靠北

文章數 : 44
注冊日期 : 2020-04-06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